第(2/3)页 而许多所谓的寒门学子,家道中落,父辈要么沉溺于往昔辉煌醉生梦死,要么为重振门楣而汲汲营营。 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,或是自身水平有限,无法给予正确指导,导致子弟学问粗疏。 李彻如今要做的,便是沙里淘金,从这群学识普遍薄弱的学子中,筛选出那些真正具备潜力的‘金子’,哪怕他们此刻还包裹着粗糙的外壳。 想到这里,李彻开口道:“好了诸位,先安静吧。” “此乃大庆第一次科举,考生们对这种学问考校方式不熟悉,考的差一些也正常。” “诸位要做的便是认真批阅,按照之前定下的规则,帖经题正确率六成以上的直接剔除,有大面积涂改的剔除,故意曲解圣人之言的剔除。” “至于最后能留下多少,那就看我等君臣的造化了。”李彻叹了口气,“无论如何,宁缺毋滥。” 众臣齐齐回应:“喏。” 随即强行忍着怒气,继续批改起来卷子。 就在此时,一直沉默审阅的诸葛哲,忽然发出一声讶异的低呼:“咦?” 这声低呼并不响亮,却因其出自一向沉稳的诸葛哲之口,而显得格外突兀。 顿时,附近几位大臣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了过去。 只见诸葛哲手中捧着一份考卷,眉头微挑,眼眸中闪着欣赏之色。 他反复拿起正确答案,又回过头核对手中的答案,最终抬起头,望向御座上的李彻: “陛下,臣发现一份考卷,前面五十道帖经题竟然全数答对,无一错漏!” 此言一出,其余考官瞬间炸了锅。 “什么?全对?!” “五十道帖经,涵盖四书五经,竟能全对?” “是谁,莫不是哪家世家精心培养的子弟,想要安插进朝堂来?” “差点忘了,此次科举糊了名,却是不能知道此人身份。” 霎时间,殿内所有的嘈杂声都消失了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诸葛哲手中,那份看似平平无奇的考卷上。 李彻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 他寻找的‘真金’,难道这么快就出现了第一颗? “给朕拿上来。”李彻开口道。 怀恩立刻上前接过诸葛哲手中的卷子,在众臣好奇的目光中,恭敬地呈送到了李彻的御案之上。 朱笔未动,糊名犹在,李彻也不知晓这卷子主人姓甚名谁,来自何方。 他首先快速扫过前面的帖经部分。 五十个空白处,字迹工整,填补的经文准确无误,确实如诸葛哲所言,全数答对! 这扎实到近乎完美的基本功,在此次整体水平堪忧的考生中犹如鹤立鸡群一般。 “根基打得不错。”他微微颔首,语气中带着一丝嘉许。 仅凭这帖经全对,此子便已超越了场上绝大多数考生。 随即,他的目光落在了墨义部分。 率先看到的,自然是第一道墨义题:【‘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’,何解?】。 却见上面洋洋洒洒写着上百个字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此言人子之孝,当以体亲心、慰亲怀为本...... 前面的解释中规中矩,既不出彩也没有错漏,但在这一场考生中水平绝对是极高的了。 而当李彻看到后半段,他的神情渐渐变得专注起来。 【然,所谓“远游”,非必为不孝也。昔者孔子周游列国,亦为推行仁政之道。】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