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显然,在城破之时此人便已拔剑自刎,此刻早已气绝身亡。 纵然身死,他的身躯依旧保持着跪姿,面朝帝都方向。 此人,正是寿州守将,刘仁詹。 看到这一幕,李彻心中因攻破城而升起的那一丝喜意,瞬间消散了大半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 他沉默地看着那具尸体,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。 李彻转过头,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,向众将说道: “倒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,可惜......是个愚忠之人,明珠暗投了啊。” 这一路从北打到南,李彻见过的叛军将领不少。 有像郑茂那样望风而逃的,有像刘烃、糜威那样争先恐后投降的,也有像独孤宏那样在战场上阵亡的。 但像刘仁詹这样,在战败后决绝地选择自刎殉节,这还是头一个。 想到此处,李彻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憋闷。 这一仗说到底还是大庆的内战,战死都是大庆的子民,都是潜在的可用之才。 就说这刘仁詹,观其布防指挥,确有大将之才。 若能归顺,假以时日,未必不能成为镇守一方的边军栋梁。 如今却为了一个世家和伪帝,将性命白白葬送在内战的泥潭里,如何能不让人扼腕叹息? 沉默了片刻,李彻收敛了心绪,再次开口:“人死罪消,他既已用性命全了他的忠义,朕便成全他这份气节。” 他看向秋白,下令道:“收拢刘仁詹的尸身,寻一口上好的棺木,好生装殓安葬。” “在他墓前,给他立一块碑,就刻‘故大庆寿州守将刘仁詹之墓’。” “算是朕全了他这份愚忠,也给后来者,留一个念想。” “末将遵旨!”秋白连忙躬身领命。 众将闻言,心中亦是各有感慨。 对于刘仁詹这样的对手,他们可以击败他,可以杀死他,却也不得不给予一定的尊重。 将军阵前死,便是最体面的结局。 李彻不再去看刘仁詹的遗体,策马缓缓前行,目光投向寿州城更深处。 拿下了寿州,淮南门户洞开,饮马长江已是指日可待。 但通往帝都的道路,注定还要以鲜血和生命铺就,这其中有敌人的,也可能有自己人的。 而这份沉重,却是自己作为帝王必须承受的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