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运足中气,尖利的唱喏声撕裂了凝重的空气。 只四个字,便让在场众人无不心中一颤。 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” “朕登基一十七载,年逾五旬,实赖天地祖宗庇佑,非朕德薄所能致也。 天命有归,寿数有定,非人力可强求。 朕自幼览读经史,略通治乱之道。 及至青年,提三尺剑,驰骋戎马,幸而定鼎天下......” 前一段皆是庆帝对自己一生的总结。 李彻静静听着,面前的乱臣贼子们也没有动作。 这是一个千古君主的最后独白,是能铭记于历史长河中的回响。 他们胆子再大,也不敢在此时对庆帝下手。 在场的有上万人,但凡弑君之名传了出去,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遗臭万年。 故而,此刻大殿前竟是出奇的寂静,只有黄瑾的声音回荡。 “然,今四海虽平,黎民犹未丰足;外有强虏环伺,内有叵测之臣。 储君之位,关乎国本,尤需慎之。 朕之七子焕,昔立为东宫,本望其修德慎行,克己复礼。 奈何其窥伺神器,暗结党羽,阴养甲兵,所为多有狂悖,屡失人君之度,深负朕望。 岂可付以社稷重器? 著即废为庶人,圈禁思过。” 李焕猛然抬起头,眼中满是错乱之色。 废了......自己这就被废了?! 他茫然无助地看向龙椅上的庆帝,后者却只是保持着坐姿,看向他的眼神空洞无神,仿佛在看一片空气。 “朕尝闻:开国之主以武定邦,继业之君以文守成。 然今时之势,未可称承平,当以刚毅明断、武德充沛之嗣君承续社稷。” 不用黄瑾再说下去,众臣此刻已经知道遗诏接下来的内容了。 以秦会之为首,一众世家臣子不由得握拳抬头,眼中满是孤注一掷的癫狂之色。 接下来的话,一定不能让黄瑾说出口! “皇六子......” 黄瑾刚刚开口,秦会之突然嘶吼着打断:“臣有异议!” “太子并无大错,岂能随意废之,动摇国本,还望陛下三思!” 一众官员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,纷纷争前恐后地吼出声: “望陛下三思!” “请陛下收回成命!” “太子不可废啊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