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庆帝抬眸看向朱纯:“和朕的禁军比呢?” 朱纯的表情僵了僵,低声道:“应是棋逢对手。” 庆帝摇了摇头,笑道:“老伙计,你没说实话啊。” 不怪朱纯,在去奉国之前,庆帝也是这个想法。 奉军再能打,也不过是刚刚组建不到两年的新军,如何跟自己的禁军相比? 哪怕是在帝都见过随李彻而来的奉军护卫,也以为是精中选优,为了颜面而故意带来的精锐。 毕竟庆帝自己出巡或是阅兵时,也会刻意准备一下,选精锐以充颜面。 直到真的到了奉国,见了接驾的骑兵,守城的朝阳军,巡逻的治安老兵,庆帝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。 莫说那些骑兵精锐了,守城的朝阳军是新兵,那也是个个站如标抢,行走坐立自有军人风度,不弱于庆军精锐。 而那些受伤退役的老兵,虽然改为了治安人员,却并没有磨灭杀气。 只要奉国有需要,把这些拉出了,立刻能组成一支具有强大战力的军队。 庆帝不敢想象,奉军将士若是人人如此,他们的实力会强大到什么地步。 朱纯想了想,还是准备替李彻说些好话:“陛下,这奉国毕竟地处边陲,有防范蛮族的重任。奉军若不是如此精锐,恐怕也不可能连战连胜,连契丹都被灭了。” 庆帝看了他一眼,不置可否。 他并不担心奉军的强大。 或者说,相比于他今日在朝阳城所见到的其他东西,奉国军事力量反而没那么重要。 “霍老,今日之事,你可有什么想法?”庆帝问向霍韬。 霍韬睁开浑浊的双眼,缓声道:“陛下所指的是?” “工厂。”庆帝呵呵一笑,“民心、政事、人才......今日所见的一切。” 霍韬沉吟片刻,不疾不徐道:“大治之世,莫过于此。” 朱纯讶然地看过去,霍韬的评价不可谓不高。 大治之世......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大治之世? “是啊。”庆帝感叹一声,“朕一统江山后,仍有雄心壮志,觉得治理江山有何难,只想着大干一场,不仅要武功盖过前朝,还要在文治上有所成就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