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陛下长途跋涉到奉国,怎么也得将近一个月,过一阵让神机旅去北边训练,火药司也暂时停产,火炮、臼炮、火枪都先运到乞活洞里去。” 李彻想了想,又看向杨璇、解安:“还有护国军的士卒,这段时间让他们莫要称本王少帅,再让陛下听了去,不好解释。” 两人立刻拱手道:“是,少帅!” 李彻一脸无奈地看去。 两人尴尬地对视了一眼,连忙改口:“咳咳咳......是,殿下!” 庆帝即将到来,按理说是举国瞩目的大事,但对奉国君臣来说却并没什么影响。 奉国依然如故,改革、扩军、发展如火如荼且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 春耕已经结束,周边的战事也平息得差不多了,李彻逐渐将注意转移到发展和改革上。 其中,进步最大的便是工业发展,尤其是机械和冶铁方面。 像是火药司和冶铁坊,已经用上了依靠风力和水力的简易机床,完全替代了传统的铁匠人工捶打。 古代工匠把‘精铁’加热锻打一百多次,一锻一称一轻,直到斤两不减,即成百炼钢。 百炼钢在古代已经是极品钢材,但在奉国,任何一块铁锭的质量都远高于所谓的百炼钢。 再配合上用超高温高炉炼出来的铁水,冶铁坊做出的刀剑不仅产量极高,质量也是轻松碾压蛮族,甚至是大庆的兵器。 而在精密制作方面,火药司已经用上了简易的车床和铣床。 一群古代顶级人才,学习了现代知识后,所显现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李彻的预期。 有人设计出了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,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。 还有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简易镗床,专门用来对中空铸件进行精加工。 李彻所带来的现代知识,无疑是给这些古代高知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,尤其是第一批随李彻前来奉国,以陈规为代表的一众官吏。 这群官吏本就是精通算学、杂学的学者,在大庆他们被主流儒学鄙视,但在奉国却找到了可以让他们发光发热的位置。 技术的思潮带来了工业的革新,无需李彻推动,奉国的科技树也会飞速攀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