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当然,还是分人。 有人七八十岁尚能做实验、发表论文、打游戏,也有人七八十岁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,看个电视都得子女帮着换台。 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主动学习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。 像是杨忠嗣这等全能性的统帅,学习能力绝对是拉满的,自我思考已经是本能,思想也是与时俱进,绝不会轻易与时代脱轨。 这等大才想着退休?怎么可能?赶紧给本王卷起来!!! 见杨忠嗣仍面露迟疑之色,李彻给杨璇使了个眼色。 杨璇心领神会:“父亲还要弃女儿而去吗?” 杨忠嗣见杨璇面色哀伤,心中愧疚更深。 李彻则是在一旁乘胜追击,使出了杀手锏:“舅舅,还请您助外甥一臂之力。” 杨忠嗣又是浑身一颤。 他是前朝文帝义子,炀帝义弟,也是李彻母妃的义兄,论关系李彻的确能叫他一声舅舅。 只是李彻身份尴尬,为了避嫌才一直称呼杨叔、杨师。 而如今再次听到李彻叫自己舅舅,杨忠嗣立刻想到了皇兄、皇妹。 炀帝虽是个昏君,但对杨忠嗣却是没得说,李彻的母妃更是和他关系颇好,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。 而如今杨家血脉断绝,李彻这个身负两朝血脉的皇子,已经是和先帝血脉最近的人了。 “也罢。”杨忠嗣终于叹了口气,缓缓站起身。 看着满眼渴求的李彻,认真地躬身下拜: “既然殿下不嫌弃老夫年迈,老夫愿替殿下持鞭坠蹬,生死相随!” 李彻自是大喜,连忙亲自去扶。 这位杨大帅可是大才啊,自己的兵法就是他教的,李彻对杨忠嗣的本事再了解不过了。 陈平之已经是自己麾下最杰出的统帅了,而他一身兵法韬略皆出自杨忠嗣传授。 这世间只论兵阵战法,怕是没有人能超过杨忠嗣了。 “殿下莫急,还记得上次离别之时,老夫曾说过‘下次相见,必会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投靠’吗?” 李彻微微一怔,笑容僵在脸上。 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,自己倒是忘了这一茬。 如此说来,杨忠嗣早就想好要投效自己了,刚刚不过是做戏呢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