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之前在殿上不便细问,现在你好好给朕讲讲,你是如何拿下高丽的?” 李彻拱手欲答,庆帝却摆了摆手,指向一旁的座位:“莫要站着,坐着说。” 李彻来了这养心殿这么多次,除了吃面那次坐着外,其他都是站着答话的。 手里有了功劳,地位也高了,倒是能混上一个座位了。 “谢父皇。”李彻也不推辞,在座位上坐下后,开口道,“其实儿臣也是凑巧,那高丽生了内乱,李洧佑能掌握的只有半数城市,还要分兵去防守叛军。” “之前儿臣说的并不完整,其实李洧佑并没胆子大到敢杀儿臣的使节,那使节是自愿去死的。” 李彻将秦旌的事情和庆帝说了一遍。 饶是掌握天下权势的皇帝,听闻秦旌的事迹后也有些唏嘘。 “倒是一个忠臣,虽然之前犯了错,但能做出此等忠烈之事,功过两消了。” 庆帝想了想,开口道:“你说秦旌有个幼子在京中?” 李彻点了点头:“是。” “朕封他个忠义子,荫庇子孙,你觉得如何?” 李彻微微一怔,连忙道:“儿臣替秦旌,谢父皇隆恩。” 子爵虽然是倒数第二等的勋爵,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爵位。 自古非军功不得封侯,除了那批陪庆帝打天下的将军外,庆帝很少会给其他大臣封爵。 能给秦旌的幼子封个子爵,估计也是因为庆帝此刻心情大好,有点冲动了。 “行了,你继续说。”庆帝摆了摆手。 “出兵之后,儿臣兵分三路,先取高丽外围的三座重镇。” 庆帝也是玩战术的好手,带兵打仗的能力至少能排进天下前三之列。 听到李彻的复述后,他微微皱眉:“你手中兵力本就不多,又分了三路,孤军深入怕是有些用险吧?” 李彻笑道:“父皇有所不知,这三路兵不是去攻城拔寨的。” “哦?”庆帝来了兴趣,“细说来。” “父皇可知,高丽多山,他们又在山上广筑碉堡,凭借天然之险据守,导致大军难以展开,这才是奉军面临的最大困难。” 庆帝微微颔首:“没错,前朝炀帝也是如此,至死都没能攻破高丽的防线,反倒压垮了桓军的后勤。” 庆帝早有攻打高丽的想法,前朝炀帝的行军记录,看了一遍又一遍,还经常亲自问询参与过那场战争的老将。 研究这么多年,只得出一个结论。 若是高丽死守山川上的堡垒,那便是无解之局,派多少兵去都不可能赢。 唯一的胜点便是拼国力,用后勤消耗活活耗死高丽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