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豆荚和豆叶切碎后,可以用来喂养牲畜。 豆根是极好的化肥。 豆杆可以用来烧火,还能制作粗饲料。 饲料、化肥留着自用,酱油和豆油卖到关内去,还能赚上一笔。 刚刚修建的水泥路派上了用场,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,都需要晒粮。 李彻坚持将水泥路修宽,此刻正好方便百姓们晒粮。 然而,一件让李彻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 “殿下,库房内的铜钱不够用了。”钱斌突然来到李彻身旁,耳语道: “百姓们手中的大豆已经足够他们过冬,您之前还许诺了他们,王府收购多余的粮食。” “咱们王府的铜钱本就不多,其中大部分都用来给官吏、工人、士兵开俸禄了。” “您看要不要停止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,让他们自行买卖,或者存起来?” 李彻闻言,皱着眉摇头道:“几个月前的承诺,转头就不兑现,那我这个奉王还有什么公信力?” “不管怎么样,一定要买!库房里的钱不够,就先给百姓们打欠条!” “这......”钱斌面露为难之色。 只有他这个奉国大管家才知道,奉国的财政情况有多难。 从李彻就藩开始,奉国战事就没停过,加上大兴土木,又赈济百姓。 从关内带来的钱早就花光了,契丹、高丽那里抢来的也是杯水车薪。 铜币的制作还未搞定,奉国一直处于极度缺钱的状态。 “殿下,您再考虑考虑,官府给百姓发欠条,这种事闻所未闻啊。” 钱斌实在是无法理解李彻的想法。 自古以来,官府缺钱了,只需要早收多收百姓的税赋,哪有向百姓借钱的道理? 李彻摇了摇头,刚准备回答。 身后突然传来一连串的马蹄声,一名哨骑高喊:“殿下,去关内的商队回来了!” “哦?”李彻面色松缓下来,“好了,不用打欠条了,本王的财神爷回来了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