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陶潜的目光扫过一众民居。 城内的民居都是新建的,由刘业规划,每一家的房子规模都差不多,排列得整整齐齐,有点后世小区的感觉。 陶潜的眼光最终落在了一个房子上。 那是城墙根下,太阳无法照射到的角落,看起来的确有些阴暗闭塞。 “就这一家吧。” 李彻看到陶潜选定的那户人家,顿时眼神变得异样起来。 那户人家李彻还真知道,情况的确比较特殊。 “您确定?” 陶潜点了点头:“殿下可是觉得不妥,那老夫换一家也行。” “哈哈哈,不必。”李彻回道,“既然是要看百姓真实的情况,自然是哪家都无妨。” 说罢,便让秋白上前去敲门。 不多时,门内传来动静,一名老者探出头来。 “老韩头,是我啊。”李彻笑着招呼道。 那老者眨了眨浑浊的双眼,这才分辨出面前之人是李彻: “啊,原来是王爷!草民不知王爷驾到,有失远迎,还请殿下恕罪。” 李彻笑着说道:“你少来,本王又不是第一次来你家了。” “殿下快请,屋里面说话。”老韩头回头喊道,“老婆子快出来,殿下又来了。” 李彻点点头,带着众人随老韩头进入院内,院子里整洁有序,几个儿女正在忙碌。 和老韩头不同,儿女们就有些拘束了,连忙跑东跑西给众人拿椅子。 “好了,不用忙活了。”李彻看向老韩头,“今日本王是来看看,你家日子过得如何,可有什么缺的?” 老韩头摆了摆手:“家里还能有什么缺的,怎敢劳殿下惦记?” “家里几个不成器的儿子都被殿下安排了工作,连女儿都能去工厂挣一份钱,草民别无所求,只求殿下福寿绵长、长命百岁。” 一旁的陶潜见老爷子神态自若,不似作假,忍不住开口问道:“老人家,你家中有多少儿孙啊?” 老韩头瞥了他一眼,将目光投向李彻。 李彻笑道:“这位是从关内来的大才,要辅佐本王成大事的,他问什么,你如实作答就行。” 听闻李彻的话,老韩头态度大变。 “哎呀,竟是来辅佐王爷的相公,草民失礼了。” 陶潜连忙扶住欲要下拜的老韩头,又听他颤颤巍巍地说道: “草民家中又三儿两女,还有两个孙子,算是子孙满堂,日子过得红火。” “刚刚听闻老人家说,殿下给您子女都安排了工作?不知他们都在忙些什么?” 老韩头似乎是有些激动,说到子女更是自豪慢慢,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。 李彻见状,连忙让亲卫搀着他在一旁坐下。 “他家的情况我恰好了解,我来说说吧。”李彻笑着指向周围的韩家子女: “韩家大儿子在奉军中当兵,拿得一份军饷;二儿子在工程队当工头,负责修桥铺路,拿一份工钱;小儿子在家种田;大女儿在工厂做女工,补贴家用;小女儿则在家照顾他们老两口。” 陶潜瞪大眼睛,看着李彻如数家珍的样子,感觉有些不真实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