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听到父亲这么说,王羲正也默默低下了脑袋。 是啊,自家做了那买卖人口的勾当,宁古郡王又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。 见了又如何......宁古郡王岂能相信一个罪人的话? 入了内城,诸葛哲代表李彻前来迎接,寒暄几句后,引着几人去府衙。 王永年没看到李彻,松了一口气的同时,忍不住嘲讽黄瑾: “黄公公,得知朝廷来使,燕王出城相迎,这宁古郡王却是到现在还没露面。” “看来他没那么在意朝廷威严,也没把你放在眼里啊。” 黄瑾看了他一眼,面无表情。 的确,相比于燕王的热情招待,李彻的态度就显得很平淡。 但黄瑾是何等人精,怎么可能因为王永年三两句挑拨之言,而失去了方寸。 各地藩王对待朝廷使节,向来都有两种面孔。 一种就像是燕王这样,礼节做足,宾尽主欢,以显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。 另一种就是像李彻这样,态度平淡,规规矩矩。 恰是如此,更能显示出李彻的问心无愧,没有什么隐瞒的心思,所以不屑于向使节献媚。 这两种态度其实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,就怕那种表面装傻充愣,实则内藏祸心的藩王。 黄瑾突然想起,去年从秦晋二王那里回来后的使节,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。 相比于四殿下和六殿下,这两位倒更像是在隐藏着什么。 而此刻的李彻,还在给监军部的准政委们上课。 “今天教给大家一个词,同志!” “春秋时期,左丘明在《国语·晋语四》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,即‘同德则同心,同心则同志。’” 是的,同志这个词古来有之。 在古代,同志与先生、长者、君等词的含义一样,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,代指志同道合的人。 建国初期,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,意思也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。 而近些年,这个词被严重污名化。 导致陌生人之间交流,失去了一个极其方便好用,且能迅速拉近距离的称呼。 “总之,同志这个词相比于同袍、同僚,在保留认同感和亲近的同时,又多了一份思想上的统一。” 李彻笑着看向众人:“日后大家互相称呼,不妨试着用同志代替官职。” 下方众人默念着‘同志’,在心头仔细揣摩,顿时觉得这个词有一种莫名的振奋人心感。 “殿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