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言罢之后,殿内顿时嗡嗡声四起,众多大臣窃窃私语,宣政殿立刻变得嘈杂起来。 “肃静!”黄瑾尖着嗓子喊了一声。 “朕还有些不明白,两位爱卿可否替朕解惑?”庆帝温声问道。 “陛下请讲,臣等知无不言。” “你说宁古郡王砸了你家中买卖,不知具体是什么买卖?” 听到此言,王永年顿时有些心虚。 “不过是一处……买卖牲口的铺子。” “牲口?”庆帝冷笑一声,“是人牲吧?” 两人顿时瞳孔猛缩,不可置信地看向庆帝。 此事陛下如何得知? 邺城之事一出,奏疏便送至御史台,二人早已联络世家,封锁了消息。 庆帝所见奏疏,应是御史台删改后的版本,根本不会提及奴隶买卖之事。 “陛下。”王永年心一横,“无论是什么买卖,宁古郡王都不该纵兵劫掠!” “没错,此事宁古郡王有错。”庆帝轻轻点头,目光一凛,“但你王家却是有罪!” 王永年闻言大惊失色,双腿一软,跪倒在地。 “刑部尚书何在?”庆帝厉声问道。 刑部尚书连忙出列:“臣在。” “你来说一说,官员买卖人口是为何罪?” “大庆律令,卖民为奴婢者,绞刑;为部曲者,流三千里;为妻、妾、子、孙者,徒三年。”刑部尚书如实说道。 庆帝点了点头,看向王永年:“听见了吗?” 王永年咬牙回道:“虽然律法如此,但此事本就是民不举官不究,多年以来向来如此!” 庆帝冷冷地看着他,语气骤然拔高: “向来如此,便是对的吗?!” 王永年愣在原地,不知如何回答。 庆帝从袖口中抽出一份奏折,狠狠扔在王永年面前: “且看看,今年的税赋,较之去年,竟少了足足一成!” “我大庆这些年除了南方略有水患,其余各地风调雨顺,为何税收又越来越少了呢?” “王侍中可能回答我?” 王永年摇了摇头:“臣,不知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