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文治六年八月十六。 白少秋离开了西陵城向京都而去。 他在西陵城北门外给数千的学子们留下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诗,给那些学子们留下了奋发图强的信念,也给西陵城的街坊们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。 那些学子们以白少秋为榜样,三大书院的学风一瞬间改变。 处处皆有读书声。 夜夜都有灯常亮。 西陵城的街坊们谈论最多的却是这位王府的赘婿去了京都之后,皇上究竟会不会收回那道赐婚的圣旨——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,他们根本不知道白少秋已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庙堂之争的暗流之中。 那样的斗争是在天上。 百姓们生活在人间。 天上事是神仙事。 人间的凡人……不过是开门七件事。 他们是真的以为这位赘婿因其三层楼那么高的才华得皇上赏识,这是去京都觅富贵了。 皇上要重用他,那肯定就会收回那道圣旨还他自由之身的。 这个观点占据了上风。 但王府对此似乎表现的极为平淡—— 西陵城的百姓们甚至都不知道镇西王已离开王府多日,已带着西部边军去了西荒。 便有人以为白公子表现出了如此之高的才华,王府当是不希望皇上收回那道圣旨的。 不管怎么说,长缨郡主与白公子有夫妻之名。 倘若皇上真收回了那道圣旨,就算长缨郡主与白公子尚无夫妻之实,这对长缨郡主的名声依旧是有影响的。 可王府就这么让白公子去了京都。 听说白公子离开西陵城的时候王府甚至都没有派一个人来送别…… 难道是因为皇命难违? 王府终究无法做点什么? 当是如此。 就像三个月前皇上下旨赐婚,王府也没有做点什么一样。 于是,许多人便认为白公子去了京都皇上定会收回那道圣旨,接下来的话题就变成了皇上会赐给白公子一个几品的官儿—— 以白公子那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的才华,皇上又是个喜欢诗文之人,那么皇上赐给白公子的这官儿定是不小的! 有人说白公子肯定会入国子监,至少是个三品的官。 有人说白公子恐怕会直接进入礼部,许得个礼部侍郎。 总之,在西陵城百姓的嘴里,白少秋飞黄腾达是必然,也不知道白氏的祖坟埋在了哪里,想必那地方的风水是极好的。 晴儿行走在街巷里,听着那些街坊们说着姑爷的事,她的心里颇有些矛盾。 曾经的她,对这位姑爷也是不屑的,是冷漠的。 可现在…… 他这一走去了京都,倘若皇上真收回了那道圣旨,郡主怎么办? 郡主也是心大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