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这第一册只有三回! 按照行情,就算是杜大师的《花月行》,一册三回最高也就卖到五两银子。 这已经是暴利! 随着刊发的增加这价钱会逐步降低,但杜大师的名头在那摆着,最低也要卖到三两银子一册。 这依旧是暴利! 文大掌柜虽然早已看过了《石头记》的前十回,这《石头记》虽然有两位大儒为之作序,但他依旧没有多少底气。 不是书不好。 而是这梦阮居士实在不出名! 他思索片刻,回道: “老奴打算卖……四两银子一册!” 白少秋放下了手里的书,咧嘴一笑: “不,卖十两银子一册!” 文大掌柜顿时就傻眼了,他瞠目结舌,片刻才咽了一口唾沫,盯着白少秋难以置信的问了一句:“十两银子一册?” “对,就是十两银子一册!” “并且绝不降价!” 白少秋给文大掌柜斟了一杯茶,又道: “这第一版拢共就印刷出了三千册,这本书针对的是高端的群体……这书最大的受众恐怕会是那些大家闺秀。” “这些大家闺秀买东西,不太会在意银子的多少。” “当然,那些文人也会买,却需要兜里有银子的文人来买。” “我要让《石头记》成为兴国文坛的一个……符号。” “你可以理解为往后但凡有人提到《石头记》这本书,第一印象不是这本书有多好,而是感叹于这本书……真特么的贵!” 这一家伙就颠覆了文大掌柜的观念—— 他原本所想是这书以四两银子的售价来开局,销售半个月左右降价到三两银子,第二册开售的时候,这第一册就再降价到二两银子。 这已经有很不错的利润了。 四两银子满足有钱人对此书的第一时间的追捧。 二两银子满足绝大多数的文人拥有此书去细细阅读,或者炫耀。 这部分人是最多的! 按照白氏书局以往的经验看来,最终,二两银子的这部分购买群体才是维持书局盈利的中坚力量。 可少爷却给这书定了个天价不说,还不允许降价…… “少爷,这……恐怕会有些问题。” 文大掌柜沉吟三息,极为认真的又道: “咱不能做一锤子的买卖啊!” “这开门第一次售卖就狠狠的砍了那些人一刀……老奴很担心会将他们给砍痛了,也把三味书屋的未来给砍没了。” “老爷曾经说做生意这种事,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与口碑……十两银子……这恐怕会让三味书屋背上个黑心的名头。” “这名声一出去,要想再挽回可就比登天还难了!” 文大掌柜这话没有错。 第(1/3)页